leyu乐鱼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程 > 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业务

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业务


第一部分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简介


我公司于2002年成立了岩土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工程咨询、测量、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勘察设计、管理系统研发、应急抢险等工作。

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公司开拓创新、先行先试,以岩土工程研究所为班底成立了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及工程技术研发,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水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工程规划设计等业务。

企业使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现自然和谐统一。

核心价值:诚信、创新、绿色、和谐、共享

发展理念:加强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优质服务,与客户实现共赢。

战略目标:确保整体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的稳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研究,为实现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企业愿景:设计未来,创造卓越,铸造品质,成就第一。

技术团队:规划院和北京碳信咨询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三明大学共建了美丽中国研究院,聘请了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组成了科研团队。目前,规划院拥有各类技术人才60人,其中教授及教授级高工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0人,团队中有博士10人、硕士12人。现拥有地质灾害管理及预报预警系统研发和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2个研发团队。

成果业绩:先后完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规划设计、生态保护修复设计、相关科技研究等1200余项。获得国家优秀工程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5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奖12项。出版《宝鸡地区黄土地质灾害特征机理与危险性评价》、《陕南山区滑坡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专著,公开发表论文130余篇。主要代表成果有:

(1)完成了黄土地区基坑失稳模式的研究,提出了黄土地区深基坑设计与计算方法,发表多篇论文并在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做《黄土基坑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特邀报告,在立丰购物广场设计和施工中充分利用了上述原理和方法,并首次提出了控制回灌水位的“变形控制理论”。该原理先后应用于40余项深基坑工程,为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同时对西安地区特别是兴庆湖地区的基坑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设计项目《立丰购物广场基坑及降水工程设计》2008年获陕西省第十二届优秀工程一等奖,同时在二ОО八年度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中获岩土工程二等奖。

(2)完成了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滑坡形成机理研究,通过分析计算,采用锚索框架结合排水孔综合治理措施,比抗滑桩节约工程造价50%,具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的《下石节煤矿滑坡治理设计》项目在陕西省第十一次优秀工程勘察评选中获省级一等奖。

(3)完成了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形成机理和防护的研究,先后以多项工程为依托,提出了陕西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的特点、类型及处理办法。在2003年抗洪抢险中,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为国家节约投资1.2亿元以上。主持完成《勉宁高速公路K30+200~K31+950滑坡勘察》项目获中国有色系统第十届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

(4)完成了山西铝厂东沟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和治理。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并采用钢结构格栅坝治理,坝高35m,计算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属国内首创。论文《山西铝厂东沟土场泥石流治理》,荣获有色勘察分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5)完成了CFG桩在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系统的研究了CFG桩加固机理、设计、施工、检测方法,完成论文《CFG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并在十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伟丰花园、新建国大厦等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节约资金1000万元以上。

(6)完成了注浆和灰土帷幕在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首次提出了灰土帷幕隔水和侧向限制变形双重作用的概念,并在西蓝高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成功,创造效益1600万元,后又在金裕小区2#楼加固中应用,效果良好。

(7)完成了生石灰桩加固赤泥地基试验研究。首次将工业废料¬—赤泥作为地基进行研究,并采用生石灰桩改造与加固取得成功,为国家节约直接投资2000万以上,并节约了大量土地和达到了环保要求,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完成了“干拌混凝土夯扩小桩”的试验研究,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地基加固,特别是2003年西宝高速、西潼高速水毁路段处理中。该工艺的优点是速度快,不中断交通,因地制宜等。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保证了交通的畅通,且为我院创造了2000万以上的经济效益。

(9)2008年地震后先后进行了宝鸡、汉中等地的应急抢险,完成了《宝鸡陈仓区东堡、南堡崩塌应急治理勘察设计》、《宝鸡陈仓区香泉中学崩塌应急治理勘察设计》、《宝鸡太白县娘娘庙滑坡应急治理勘察设计》、《勉县元墩镇喇家寨6组滑坡应急治理勘察设计》、《南郑龙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勘察设计》、《宁强县亢家洞崩塌应急治理勘察设计》等28项勘察治理设计工程。利用面波快速准确地查清了地质灾害的特点、规模,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工程措施,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0)2009年完成了《宝鸡陈仓区旺家超市后边坡抢险》、《宝鸡摩天院滑坡抢险》等多项抢险工程,主持完成了《宝鸡陈仓旺家超市后边坡治理勘察设计》、《勉县周家山青春九组滑坡治理勘察设计》、《宁强铁锁关卢家原子滑坡治理勘察设计》的18项勘察治理设计工程,因地制宜的采取了锚杆框架、微型桩、挡墙等工程措施,微型桩治理膨胀土滑坡属国内首创。

(11)2010年完成了《宝鸡陈仓区北坡滑坡治理勘察设计》、《勉县前山滑坡治理勘察设计》、《宁强铁锁关夏家河滑坡治理勘察设计》等30项勘察治理设计工程,因地制宜的采取了锚杆框架、微型桩、挡墙等工程措施,微型桩治理膨胀土滑坡属国内首创。

(12)2009年至2010年承担县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主课题负责人,对陕西陈仓、勉县、宁强、略阳三县一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单体风险调查评价,建立信息管理与预报预警,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已完成阶段性工作。

(13)完成了《勉县膨胀土滑坡灾害形成机理研究》、《陈仓区黄土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风险性评价方法研究》、《堆积层滑坡机理研究》、《微型桩加固滑坡机理研究》、《县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预报预警方法研究》、《陕南山区滑坡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任务。

(14)2012年起年开始全身心投入陕南移民搬迁选址和护坡勘测设计、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先后完成《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4万亩高标准农田设计》、《麟游县治沟造地项目设计》、《麟游县土地开发项目设计》、《西乡县茶镇高标准农田设计》、《西乡县移民搬迁安置点护坡勘察设计》、《勉县移民搬迁安置点护坡勘察设计》、《宁强县移民搬迁安置点护坡勘察设计》等200余项。

(15)2016年起,在完成原有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了《陕西省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三峡地区湖北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先后完成沮河上游生态保护修复、药王山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耀州区一二三道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延长县安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延长县郭旗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延长县延河城区段生态保护修复、志丹县杏子河流域水土共保共治等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

(16)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王建智和朱有禄同志作为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和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成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组织学生实习1000余人次。先后参与项目评审200余次,多次参与应急抢险和科普宣传教育,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部分、研究团队简介

一、地质灾害管理及预报预警系统研发团队

我公司联合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的多名教授、专家,成立了以王建智教授级高工为核心的“地质灾害管理及预警预报系统研发团队”,致力于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和预警预报研究。

目前,利用勉县、略阳、宁强、陈仓灾后重建资金,我团队负责完成了勉县膨胀土滑坡机理研究、宁强县堆积层滑坡机理研究、略阳县堆积层滑坡机理研究、陈仓黄土地质灾害成因机理研究、微型桩对浅层滑坡的加固机理研究、县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研究、县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研究等。通过上述研究,建成了“县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验收会

县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CGHRMIS)是在MAPGIS6.7软件开发包的基础上,采用.net Framework和C#等开发语言进行二次开发,主要用于我国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县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等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等进行计算、分析评价、预报预警及风险控制等,以提升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及防灾减灾能力,为县域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提供技术依据。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基础数据(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等)管理、空间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预警预报及信息发布等功能。

1、系统维护与用户管理功能

2、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3、气象数据管理功能

4、空间分析功能

5、县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功能

6、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功能

7、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信息发布功能

二、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简介

我公司联合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的多名教授、专家,成立了“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同时,加强智库平台建设,对前期调查、方案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过程进行全方位咨询和控制。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生态要素界限,对各行业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技术措施进行集成,实行了“一张图”和“一张表”管理,强化了设计方案的系统性、整体性、合理性、科学性,提出了项目组织、论证、设计、审查、考核、验收的系统解决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致力于以下领域的研究。

1、陕西黄土高原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途径和机制,研发矿区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采矿迹地水土流失控制、植被重建等生态恢复技术和生态安全保障技术,形成采矿工程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技术体系并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

2、陕西黄土高原人工生态系统结构改善和功能提升技术

研发和集成现有区域植被的结构调整、稳定性维持及功能提升技术、水土资源与生态系统高效耦合技术、坡面和流域尺度生态系统综合配置技术,建立区域性植被(含经济林)-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体系与提升技术标准,开展试验示范,形成区域人工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技术体系,满足区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及可持续发展。

3、陕西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与示范

进行陕西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研究,重点开展陕西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多因子耦合作用下生态修复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研究,研究区域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承载力、利用方向及调控途径。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产业化生态治理模式。

4、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城市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与示范

根据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和城市扩张开挖形成高陡边坡加剧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等现状,研究黄土高原区城市化地区生态演变规律,阐明城市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探讨区域生态对城市发展的生态支撑作用,揭示城市化与区域生态的耦合机制,研发城市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与示范,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和让更多人分享生态福祉奠定基础。

5、陕西黄土高原生态质量监测、安全评估与预警技术

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要素及生态功能等生态系统综合监测方法,制定生态质量长期生态监测的技术体系及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观测技术标准,研发生态要素监测的信息采集-实时传输-远程监控的物联网技术。建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方法,开展典型生态承载力与产业一致性评价技术研究;探讨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发生态安全阈值和预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构建生态监测与管理系统。

第三部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经验和重点工程介绍

项目1:沮河上游一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针对沮河流域废弃矿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破损退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秀房河河水断流、水污染较严重等突出问题,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水土流失防治规划、生态现状的套叠分析,采取面(全流域)——线(道路和河道沿线)——点(重要节点)的系统修复和近自然修复理念,采取“生态修复+生态旅游景观提升”模式,构建五区(照金沟片区、玉门段片区、香山段片区、柳林段片区、瑶曲段片区)、两带(河道带和公路带)、八节点(南屏映红、云水金耕、溪山胜境、清莲渔戏、庙湾碧波、香山禅溪、朱鹮春居、瑶曲陶居)的生态景观格局。

溪山胜境节点位于秀房沟内,针对秀房河流域废弃矿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破损退化严重,水资源短缺、河水断流、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采取近自然的生态修复方法,以小溪、河流、湖泊、湿地、滩涂为依托,通过河道断面恢复、生态驳岸、河底黏土夯实、跌水、浅潭深潭营造、岸坡防护林建设等措施,恢复一条自然生态野趣的河流,打造黄土高原河道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样板,建设湿地滩涂、风情绿岛、生态停车场、湖光山色、花溪迭影等自然式生态景观,重现真正的溪山胜境,为发展红色旅游、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沮河上游(玉门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效果图

溪山胜境上游效果图

朱鹮湿地效果图


 
沮河上游现状

照金老矿修复前

照金老矿修复后

项目2:一二三道沟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及区域生态修复项目

该项目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为指导,坚持“系统治理、消除隐患、生态修复、绿化为主、兼顾经济”五大原则,形成“一片三线”,即以项目区为整片,三条沟道为主线,治理范围约5.0平方公里。针对项目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问题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采取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本项目设计脱离以往的单一矿山治理思路,整体规划,主要采用沟道整平工程、开采边坡治理工程、废渣堆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包含水保经济林建设、梯田改造、谷坊坝工程)、蓄排水系统工程以及道路工程六大技术措施,成功将生态地质调查技术、系统性设计理念、生态修复技术三大新技术应用。项目的实施完成生态重建任务,提高治理区植被覆盖程度,美化矿区环境,项目共完成生态恢复面积4.25平方公里,造林面积1.72平方公里,栽植经济林(花椒、构树、核桃)1000多亩,新增加土地增减挂指标400亩。把废弃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农田开发等相结合开展综合治理,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一二三道沟修复前

一二三道沟修复后

项目3:耀州区遇仙谷废弃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耀州区遇仙谷废弃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位于耀州区药王山,项目区范围沿遇仙谷沟道为主,以两边山梁为界,治理范围约1.5平方公里。

耀州区遇仙谷废弃矿山前期的矿山资源开采为耀州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矿山的无序长期乱采,致使植被破坏,高陡边坡裸露,农田废弃、沟道填埋堵塞,路面碾压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分布不均,土地养分整体下降,治理区范围整体的生态环境脆弱化。

项目遵循系统观、整体观和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将项目区划分为废弃矿山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区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区。依据生态恢复的难易程度和治理措施重点不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区又划分为沟道综合治理区、沟口高边坡生态恢复区、水保(经果)林建设区和骨干道路建设四个方面。通过修建谷坊、生态护坡、沟道边坡灾害治理、沟头防护等工程措施达到保水保土的目的;沟道两边山坡采取梯田改造、水保林建设、骨干道路建设等,使项目区的生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项目实施共完成生态恢复面积0.78平方公里,梯田改造324.0亩,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条件,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配合药王山景区建设,推动当地旅游城市加快发展,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项目4:延河延长城区段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勘察设计

本项目针对延河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以山、水、林、田、湖、城为规划对象,按照“因害设防、对位配置、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原则,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突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源齐控”,推进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四水共治”,通过两岸林草植被恢复改良、植被缓冲带建设、生态护岸、截污纳管、河滩绿化、岸坡缓冲带、湿地公园和液压坝水面的建设,彻底改善城区河道缺水、无水、水质不达标的同时,把水留住、蓄水成湖、自然成景。同时针对地质灾害频发、危险性大的现状,重点对6处地质灾害进行了移民搬迁、低效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山体修复工程,确保了120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新增建设用地60余亩用于移民安置点及棚户区改造工程,为延长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延长县吴家山山体修复效果图

郭旗沟安置点设计鸟瞰图

XML 地图